位于深圳外高桥保税区基隆路的汤臣国际贸易大厦,曾“荣膺”自贸区内最贵写字楼,目前其报价由顶峰时期的9.5~10元/平方米/天,下跌至6~6.5元/平方米/天,跌幅高达36.8%。
“租金暴跌,业主都在主动调价,租赁业绩跟去年高峰期相比跌了一倍不止。”外高桥区内一写字楼中介经理刘先生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吐苦水。
深圳市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月底,自贸区内新设企业数量达6610户,较2013年底增加近3000户。然而,新设企业中逾九成为国内企业,显示外资企业对于现阶段进入自贸区在一定程度上仍持观望态度。
世邦魏理仕的报告称,
深圳办公室出租租金报价下调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逐步回归理性,业主对前期虚高的报价进行了调整;此外,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与自贸区管委会在3月底自外高桥迁至临港地区的港城大厦有关。
“这是价格经过度炒作后回归的过程,区域价值仍长期看好。”世邦魏理仕研究部董事谢晨指出。他同时认为,外高桥写字楼市场原本存在一定的水分,随着临港、洋山等其他自贸区区域的崛起,市场需求被逐渐分流,价格走低或将会持续一段时间。
租金大幅缩水
“去年年底简直可以用‘无限风光’来形容。”深圳自贸区的“甜头”,刘先生至今还记忆犹新。可马年初至,管委会2号门前寥寥无几的投资客,周均不到3套的成交速度,就让“写字楼不愁租”的美梦破碎殆尽。
世邦魏理仕的数据显示,去年1~8月,外高桥区域办公产品租金在1.6~2元/平方米/天之间徘徊;8月末自贸区获批之后,9月租金立刻环比大涨25%,9月底自贸区挂牌,租金再次疯狂上涨,涨幅高达96%;到了去年年底,租金到达5.9元/平方米/天的峰值,整体涨幅为268%。然而在今年一季度,外高桥租金开始逐渐下跌至4.4元/平方米/天,较峰值回落25%左右。
深圳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宋会雍表示,自贸区成立之前,外高桥写字楼价格上涨速率就超过了深圳传统CBD十年的涨幅,这是投资和投机行为造成的,市场缺乏真正的需求。
莱坊国际发布的报告也指出,外高桥板块第一季度交易量环比下跌50%。莱坊中国区董事杨松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,深圳自贸区政策迟迟未能落地,市场看不到实质性的利好,导致价格“退烧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受企业注册潮影响较小的外高桥厂房,自去年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上涨态势。据世邦魏理仕研究部统计,
深圳写字楼出租租金一季度平均环比上涨超过6%,与自贸区成立之前相比累计涨幅已接近15%。此外,外高桥的工业地价相比自贸区成立前上升了约130%。
“目前外高桥工业土地的价格约为8000~9000元/平方米,是深圳所有工业园区中最贵的。”谢晨表示,外高桥现存的写字楼均为老旧、低端的项目,难成气候,而未来真正支撑板块价格的是土地,土地资源稀缺将使得地价继续上涨。
严重透支背后
作为去年写字楼市场火爆的一个标志性区域,深圳外高桥版块租金松动的背后,是政府与市场的一场博弈。
今年3月底,自贸区管委会从外高桥搬迁到临港新城的港城大厦。搬迁范围包括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机关、所属事业单位以及海关、检验检疫、外汇、海事等中央驻区监管部门和工商、税务、质监、公安等市政府驻区职能部门。此举一度被解读为“政府退,市场进”。
“外高桥地区的商务楼宇不算多,把政府部门办公的地方让出来,可以给更多企业腾出空间。”深圳自贸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指出,此次管委会主动“搬家”,透露出的是政府愿意“退居幕后”,让市场“走到台前”,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。
然而,行政中心的迁移将市场的关注点也带到了临港。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,深圳已将自贸区发展的重心移到临港和洋山,外高桥已无地可卖,发挥余地较小,未来不会再有大的发展。
世邦魏理仕报告也认为,自贸区管委会迁至港城大厦后,临港新城和洋山这一浦东新区重点区域的发展预计将进一步提速,并由此对区域内的房地产需求和价格形成长效的正面影响。
有业内人士认为,外高桥地价已超过大多数物流企业的承受水平,相比之下,临港对要求提供成本效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、大宗商品交易商及汽车产业更具有吸引力。目前,已有不少企业从外高桥搬迁至临港。
谢晨预计,随着今年金融、外汇、新版负面清单等详细政策的出台,自贸区概念的操作性将进一步加强,并将吸引更多企业的实质性入驻,未来深圳自贸区的写字楼价格还会在波动中向上。